婚后双方父母共同出资为子女购买的房产,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,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
婚后双方父母共同出资为子女购买的房产,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,该房产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。在离婚分割时,若双方父母出资有明确的约定份额,则按照约定份额进行分割;若没有约定份额,法院一般会根据双方父母的出资比例,结合夫妻双方对家庭的贡献、婚姻存续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分割比例。一般情况下,会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比例来划分房产份额,但也会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对分割比例进行微调。
案例:小张和小赵结婚后,小张的父母出资 60 万元,小赵的父母出资 40 万元,共同为小两口购买了一套房产,房产登记在小张名下。后来,小张和小赵因感情不和打算离婚,对于该房产的分割产生争议。小张认为自己父母出资多,应分得房产较大份额;小赵则觉得房产登记在小张名下,自己也对家庭有贡献,应平均分割。
法律分析: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,婚后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,即使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,一般也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。在确定分割比例时,出资情况是重要的参考因素。如果双方父母对出资份额有书面约定,按照约定执行;没有约定的,法院会根据双方父母的实际出资比例来划分房产份额。同时,法院也会考虑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家庭的整体贡献,如一方在照顾家庭、抚养子女方面付出较多等情况,对分割比例进行适当调整,以实现公平原则。
律师建议:双方父母共同出资为子女购房时,最好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各自的出资份额以及房产的归属和分割方式,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日后因房产分割产生纠纷。若没有书面协议,在离婚时,双方应积极收集父母出资的相关凭证,如银行转账记录、出资声明等,以证明各自父母的出资情况。在协商或诉讼过程中,要全面考虑自身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,合理主张自己的权益。此外,夫妻双方在面对此类复杂财产问题时,应保持理性沟通,尽量通过协商解决,若无法协商一致,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